关于申报2016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项目的公告
来源:科学与学科建设处 作者: 编辑: 点击数: 日期:2016-03-14 字体:【

校内各有关单位:

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2016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请校内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老师做好项目申报准备,项目申报材料请务必于2016年4月11日前报学校科技处,电子文档请发送至科技处邮箱(sfkyc163.com)。

附件:

关于申报2016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项目的公告

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经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我中心即日起向全省发布2016年度课题指南,并开始受理项目申报。现将项目申报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中心2016年度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四川新农村建设,坚持理论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通过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产生一批在省内乃至在全国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服务。

二、研究方向和要求

申请立项的课题要以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为基础,紧紧围绕“四川新型农村社区居民道德的提升与践行”、“四川农村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与养成”、“四川农村优秀民风民俗的开发与利用”三个研究方向,充分反映本学科及相关领域新的研究高度,力求居于学科前沿,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基础研究应有较强的学术含量和宏观研究的前瞻性,鼓励有较丰富前期研究成果者申报本领域项目;对策应用研究应立足四川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项目类别和申报条件

本年度项目设置有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自筹项目。凡四川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可申报。申报重点项目的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或主持完成过市厅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申报一般课题的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者具有硕士学位。目前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课题尚未结题的研究者不能作为主持人申报今年的课题。中心接受带项目与经费进入中心立项,并将适当给予经费补贴;中心接受个人或单位自筹经费申报的课题;批准立项的自筹经费课题,与经费资助课题实施相同的管理。

四、成果形式

科研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专著、论文或研究报告。凡申报重点项目,其成果形式至少含CSSCI论文1篇,或专著1部。凡申报一般项目,成果形式至少含核心期刊论文1篇。凡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者,报告字数不少于8000字,同时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党政部门或领导的批示或采纳证明。成果形式为论文或者研究报告者完成时限为一至二年;成果形式为专著者完成时限为二至三年。

五、申报组织

各申报单位应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审核,确保资格审查、内容、选题等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课题组完成研究任务的充分条件,并签署明确意见。在申报评审中,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名义为申报事宜走访评审专家,一经发现,取消申报资格。

六、资料报送

申报书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汇总,统一报送我中心,本中心不受理个人直接报送的申报书。申报单位须于截止日期前将审查合格的申报书(每项一式5份,其中原件1份、复印件4份)报送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申报者须同时将申报书电子文档发送至本中心邮箱。(备注:请通过邮政快递方式函寄本中心)

七、资料下载

项目申报需要的各种文档(包括课题指南、申报书)同时在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网d(http://202.115.144.68/)上发布,欢迎访问、查询和下载。

八、申报时间

从即日起至2016年4月15日截止(邮件以当地邮戳为准),逾期不再受理。

九、办公地址、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周路999号西华大学3教学楼3C-405,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邮编:610039;

办公电话:028-87725686;

电子邮箱:963974478qq.com;

联系人:尹德志 手机:13699017356,QQ;963974478 QQ群:361812630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2016年1月13日

附件1: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2016年度课题指南

附件2:西华大学省部级学科平台开放课题申请书

附件1: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2016年度课题指南

一、重点课题

1、乡规民约与农村治理体制创新研究

2、乡风文明建设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研究

3、四川优良民风民俗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4、乡风文明建设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研究

5、习近平新农村建设思想研究

6、农村社会变迁研究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社会践行的路径研究

二、一般课题

1、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生活价值观研究

2、优良民风民俗变迁历程研究

3、发挥乡规民约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4、乡风文明建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研究

5、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与建设健康中国

6、乡风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

7、美丽中国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8、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9、乡风文明建设与“美丽宜居乡村”研究

10、“乡愁”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

11、移风易俗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2、乡风文明建设在消除农村“黄赌毒“中的作用研究

13、农民工回流背景下的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14、流动人口与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15、“三留守”人员与乡风文明建设

16、“互联网+”与乡风文明建设

17、自媒体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18、微信群的社会功能研究与乡风文明建设

19、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性研究

21、宗教与四川农村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研究

22、宗教信仰与乡风文明关系的现实考察

23、儒家思想在农村中的存在现状研究

24、农村科普工作研究

25、四川乡贤文化研究

26、四川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发展研究

27、四川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与基层文化建设研究

28、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四川新农村建设研究

29、新型城镇化与四川新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30、民族地区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31、民族地区农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研究

32、民族地区农村优秀民风民俗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33、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教育场域研究

34、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的方法与范式

35、中外农村生活方式比较研究

36、中国农村社会底层心态研究

37、农村居民公共参与意识和形式研究

38、网格化管理与乡风文明建设

39、和谐农村社区建设

40、依法治国理念根植农村社会的机制研究

41、基层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版权所有:内江师范学院 科技与学科建设处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邮编:641100  邮箱:sfkyc@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