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
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申报资格审查情况一览表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职称 |
参与人员 |
所在部门 |
选题范围 |
资格审查结果 |
1 |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经典导读模式探究 |
高佳 |
副教授 |
黎李红、王彤 |
文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2 |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
曹奎 |
讲师 |
冯灵芝、蒲丽君、吴飞 |
文学院 |
教师教育的创新 |
|
3 |
基于文体意识的大学写作教学改革 |
易晓慧 |
讲师 |
周艺、吴飞、蒲丽君、冯灵芝 |
文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4 |
文学院“三分式”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
张文彬 |
讲师 |
刘云生、黄全彦、谭永燕、曹奎 |
文学院 |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 |
|
5 |
基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特色的《中国文学》课程专题化研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
唐佳 |
讲师 |
罗丹、冯宇冰、宋秋莹 |
新闻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6 |
播音与主持专业《普通话语音》课程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
任思洁 |
讲师 |
师晓鑫 |
新闻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7 |
《概率与统计》课程醒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时间与探究 |
李晓娟 |
讲师 |
许生虎、徐小琴、孔花、武菊 |
数信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8 |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陈超 |
讲师 |
牟廉明、许雷、刘芳 |
数信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9 |
基于雨课堂的移动教学方式研究 |
蔡燕 |
讲师 |
蔡燕、陈加林、张文 |
物电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0 |
基于新时代背景的校企合作《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
黄婧 |
讲师 |
黄婧、李讯、常斐、王俊烨 |
建工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1 |
建筑制图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
潘婷 |
讲师 |
潘婷、谢建波、梁雪婷、罗剑 |
建工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2 |
以工程素养培育为目标的建筑材料设计性实验改革 |
文泉霖 |
工程师 |
祝云华、周敏、赵瑞刚、彭玉发 |
建工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3 |
专业课中思政教育实现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砼(混凝土)结构设计为例 |
蒲科宇 |
助理研究员 |
黄平、李洪碧、胡利超、李迅 |
建工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4 |
翻转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于研究 |
曹琨 |
副教授 |
潘杰、刘勇、付孝锦、黄文恒 |
化工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5 |
EGP+ESP教学模式下提高ESP教学能动性策略研究 |
黄元清 |
副教授 |
无 |
外语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6 |
新课改下我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高中词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
祝清 |
讲师 |
段文汇、陈富华、庹荣平、蒋维刚 |
外语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7 |
基于模因论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 |
胡小玲 |
讲师 |
徐跃、黄建华、钟素花、李莉、陈富华、闻莉、韩锋 |
外语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8 |
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供给侧改革与研究 |
黄伟龙 |
讲师 |
陈富华、詹永、韩锋、钟玉兰杨淇凇 |
外语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9 |
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研讨式教学法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须利华 |
讲师 |
解超群、唐德斌、谢洪培 |
外语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20 |
基于微信-微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
肖荷 |
讲师 |
谢红雨、刘春鱼、黄燕青、龚鸣 |
外语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21 |
研究式教学法在法学本科专业经济法学课程中的实践初探——以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背景 |
陈发源 |
副教授 |
李梅、张博 |
政管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22 |
“以发展为中心”理念下社会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康超 |
讲师 |
胡绍元、谭化容、孟发兵、彭春霞、冯杰 |
政管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23 |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与班级、导师制的拟合模式 |
陈双群 |
副教授 |
苗建萍 王雪媛 高泽龙 张济华 |
经管学院 |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 |
|
24 |
基于“三分式”的“活动元”教学实践研究 |
王玉珍 |
高级(中学) |
王玉珍、张凯、张艳琼、袁宇丽、张梦萍 |
计科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高校教龄未满3年 |
25 |
《大学计算机》分层教学研究 |
唐年庆 |
教授 |
陈晓燕、张凯、袁宇丽、唐春兰、张利强、张敏、何文孝、卿立兴、苟全登、钟琪 |
计科学院 |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改革 |
|
26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三分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唐春兰 |
讲师 |
张凯、何文孝、唐春兰 |
计科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27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群建设研究 |
颜下里 |
教授 |
龙海霞、申向军、魏玲、付成林 |
体育学院 |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探索 |
|
28 |
正念训练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探究 |
李俭莉 |
教授 |
李才宝、魏玲、刘成菊、 李春燕、张凤娟、叶莲子、张丁月 |
体育学院 |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探索 |
|
29 |
分层模式下峨眉武术专项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
许艳玲 |
讲师 |
付成林、谭伟平 |
体育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30 |
翻转课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关倩倩 |
讲师 |
张明莲、邢程、伏静、姜国雷 |
体育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31 |
“互联网+”背景下,小集团教学模式在养生专项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邢程 |
讲师 |
谭伟平、关倩倩、伏静、叶莲子、许艳玲 |
体育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32 |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武术微课应用研究———以内江师范学院武术课程为例 |
伏静 |
讲师 |
谭伟平、邢程、付成林、张凤娟 |
体育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33 |
学业导师制在“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中如何有效运行 |
李香琼 |
副教授 |
刘雪梅、王晓兰、张文彬 |
张大千美术学院 |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 |
|
34 |
艺术设计课程的“工作室制教学”探研 |
罗真 |
讲师 |
黄花、黄旭、吴霞、阳莉、肖宇虹 |
张大千美术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35 |
设计类应用课程推广川南地区旅游的教学探究 |
熊欣 |
讲师 |
段汶利、吴霞、阳莉、周培树 |
张大千美术学院 |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探索 |
|
36 |
民间舞课程分专业程度进行教学的改革探索 |
雷莹 |
副教授 |
闵锡文、文维海、邓舒文、韩建平、陈姚 |
音乐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37 |
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流行方向)课程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改革研究 |
刘蓉 |
讲师 |
刘峻杉、侯佳、陈彦如、邓舒文、杨晓艺 |
音乐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38 |
高师音乐学钢琴(必修专业)课程改革设想 |
朱艺 |
讲师 |
陈海珍、李姮、唐静、周雅丽 |
音乐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39 |
民族声乐课程分类分层教学的改革探索 |
罗剑 |
副教授 |
冯波、马小琬、钟鸣 |
音乐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40 |
“四环七步”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张青 |
中级 |
唐红姝、曹琨、刘翠、孙艳、姚鑫 |
教科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职称不满足条件 |
41 |
从“传授范式”到“学习范式”:大学本科教育的转型变革研究—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 |
王建 |
讲师 |
艾小平、刘炎欣、邓昌杰、张青、姚鑫、杨倩 |
教科学院 |
教师教育的创新 |
职称不满足条件 |
42 |
促进职前教师MPCK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胡月霞 |
讲师 |
刘炎欣、艾小平、杨超、杨倩、刘永清 |
教科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43 |
“国考”制度下高师公共《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陈彦宏 |
讲师 |
姚鑫、左群英、邓昌杰、王丽 |
教科学院 |
教师教育的创新 |
|
44 |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邹雪姣 |
讲师 |
谭友坤、张承宇、钱愿秋、李琴 |
教科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45 |
全纳教育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幼儿教师教育模式研究 |
吕华 |
讲师 |
谭友坤、张承宇、韦丽仙、邓昌杰 |
教科学院 |
教师教育的创新 |
|
46 |
地方高师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探索 |
刘红君 |
讲师 |
袁天凤、刘金梁、黄梦兰、周丽、罗杨洁、李宏芸、李秀芝、甄英、许斌 |
地资学院 |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探索 |
|
47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房地产评估》课程体系优化与探索 |
李秀芝 |
讲师 |
胡晓东、许斌、张彬 |
地资学院 |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探索 |
|
48 |
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地理师范生的培养路径研究 |
庞有智 |
讲师 |
胡晓东、付洪利 |
地资学院 |
教师教育的创新 |
|
49 |
基于项目式理念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刘金梁 |
讲师 |
胡学华、黄梦兰、唐红姝 |
地资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50 |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彭慧娟 |
讲师 |
张楠、李武、黎勇、林婵春 |
生科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51 |
动物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
李兴霞 |
高级实验师 |
付伟丽、张志勇、史晋绒、徐丹丹 |
生科学院 |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探索 |
|
52 |
普通生物学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 |
张瑞 |
助理研究员 |
陈发军、付伟丽、肖晓君、温亚 |
生科学院 |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改革 |
|
53 |
分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徐丹丹 |
讲师 |
谢碧文、付伟丽、李武、彭慧娟、贺扬 |
生科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54 |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水族科学课程“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王永明 |
讲师 |
覃川杰、李锐、黄泽金、陶敏 |
生科学院 |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探索 |
|
55 |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研究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
刘德会 |
副教授 |
胡静、刘正丽、兰世惠、 邓小明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56 |
以“三分”式教学提升抗日战争类通识选修课学生参与度 |
赵光明 |
副教授 |
兰永海、龙海燕、杨雪梅、刘正丽、詹全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57 |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当代大学生兴趣点的契合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为例 |
许杰 |
讲师 |
邓小明、胡丽美、周孝君、赵光明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58 |
体育教育专业“三分式”立体化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
雷震 |
讲师 |
申向军、邓艳梅、李波、陈怡君 |
教务处 |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59 |
“三分式”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淯 |
教授 |
杨雪梅、林琳、赵可英、魏昭颖 |
发展规划处 |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 |
|
60 |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
兰华 |
副研究员 |
刘小波、冯杰、秦亚、刘洋 |
学生处 |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 |
|
61 |
“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高校思政课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
兰世惠 |
副教授 |
邓小明、兰永海、胡丽美、刘德会 |
科技与学科建设处 |
“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 |
|
说明:“资格审查结果”栏为空的,表示通过资格审查。 |